每到五日節(客語稱五月節),北部粽、南部粽究竟哪裡不同總會被再次溫習,維基百科上也有台灣北部粽和南部粽做法與特色的描述,但這兩種卻都不全然是我們家的味道。果然,中部人包的粽子就是不南不北,卻也亦南亦北啊。
從阿嬤開始,我們家肉粽的粽米就是有炒過的,但不是像北部粽炒到熟,也不是像南部粽用生米去包,而是炒到入味的半生不熟狀態才開始包。因此,我們家的粽米是有醬色和鹹香味的。包好粽子後,我們家的粽子和南部粽一樣是用煮的,但卻又不會煮到像台南菜粽一樣的軟爛,放涼之後還是吃得到米粒的Q度。
對於童年就從苗栗移居到二林的客籍阿嬤來說,出現在肉粽裡的花生(土豆、客語稱番豆)應該是最明顯的在地化改變,在坊間的北部粽或客家粽的做法其實是不常見到「花生」的。但花生卻是南彰化故鄉的沙地上盛產的作物,在王功我的外婆家,紅龜包的是甜花生餡、鹹冬瓜煮花生碎可以拌飯、炒菜用火油(花生油)、餐桌上的月桂冠大酒瓶裡是鹽炒的花生,母親童年也有耙土豆的回憶。
即便是我父親也喜歡吃有包花生的粽子,說這樣比較香。但或許是花生的蹤影在我家太常出現了 ,所以每次不管阿嬤或媽媽要包粽子的時候,子孫們最常交代的一句話就是「我不要包土豆喔」,然後阿嬤跟媽媽就得在粽繩上做記號,哪一串是有花生的、哪一串是沒花生的。當沒花生的粽子吃完了,只剩有花生的粽子時,就有一種「殘念」的無奈感。
以前每到端午節的時候,偶爾媽媽會跟阿嬤一起包肉粽,阿嬤包的肉粽較小,媽媽包的肉粽較大,總會聽見婆媳兩人品評彼此粽子的賣像。阿嬤晚年身體不好,有時候媽會希望分擔阿嬤備料包粽的工作,但阿嬤常會在約定的時間才打電話跟媽說,她已經一個人快手快腳地包完粽子了,神色語氣裡一如阿嬤早年的幹練,透著老人家可愛的自信。
又是五月粽香時,勾勒咱中部粽的身世。
留言列表